防災教育網
防災教育網

水浸防災知識


澳門水浸的情況往往與暴雨、颱風、風暴潮及天文大潮等有關,而渠道淤塞也是造成水浸的原因之一。   
澳門雨季一般在四月至九月。五月及六月的降雨量較多,容易造成低窪地區水浸,並引致主要道路交通擠塞和出現各種危險情況。

應對水浸的措施

  • 留意天氣報導,尤其有無暴雨、颱風或風暴潮警告。
  • 為預防水浸情況發生,應保持家居及周遭排水溝渠的暢通。
  • 檢查可能受水浸影響或損害的物品,將物品搬離或置於免受水浸影響的位置。
  • 在暴雨來臨前,準備沙包等物料,並提前確認可供逃生的場所,備好可攜帶的應急救援物資,準備隨時撤離到安全的地方。
  • 應避免留在建築物較低的位置,如地下停車場;並應遠離海邊、河邊等危險地區。
  • 準備後備電力裝置或手電筒,倘出現停電後,可支援緊急的電力。
  • 準備糧食、乾淨飲用水。另外可準備收音機及電池等,以便在停電後仍能繼續接收資訊。
  • 家居應災物資應以適度和環保為原則,避免囤積過多造成浪費。
  • 可預先下載政府相關部門的手機應用程式,透過如地圖繪製暨地籍局推出的“應急地圖通”流動地圖應用程式、保安部隊事務局推出的“澳門民防資訊”應用程式,取得全澳各級風暴潮警告下預期受影響地區、各個避險中心位置及緊急求助電話等重要資訊。

  • 不應外出;倘必須外出,外出時應避免步行及駕駛至水浸地區。
  • 在水浸到達膝蓋前避難:水浸時,可步行的標準為膝蓋以下,水位很低亦可能因水勢很急而導致無法移動,所以應儘早撤離。如水浸已過膝蓋,應往高處暫避。
  • 水浸的道路很危險,當看見水面產生旋渦時,表示排水井和排水溝的蓋子可能已經有脫落的危險,應馬上遠離,避免被水流帶入砂井造成危險。若然要在水浸的地方移動時,應用傘等物品一邊探索一邊移動。
  • 不應進入水浸區域,避免發生觸電或水淹意外。
  • 水浸容易導致升降機損壞或出現停電情況,應避免乘坐升降機。
  • 聽從救援人員指揮,進行避險疏散。切勿胡亂行動或任意妄為,增加救護人員負擔。
  • 儲水備用。
  • 時刻留意政府公佈的最新資訊。
  • 在網上發佈訊息前,應先辨別真偽,更不應散播未經證實的資訊。

小知識

  • 留意政府部門及各大媒體發出的訊息,確定暴雨或風暴潮警告取消後,才可外出。

個人衛生及安全

  • 堅持處理食物前、便後和飲食前洗手。
  • 如出現發熱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,請儘快就醫;並主動告知醫生相關接觸史、受傷原因及傷口污染情形,以利醫生診治。
  • 小心損傷:清理居家周邊環境時宜穿適當的鞋並配戴勞工手套,避免被尖銳物鐵釘、玻璃碎等刺傷或割傷,以防感染破傷風等傳染病;如出現損傷,應及時作出適當處理。

環境衛生

  • 注意環境衛生:及時清理腐壞、被水浸的食物和雜物;遭受水浸的家居,應徹底清洗並以 1:99 稀釋漂白水擦拭居家環境。
  • 清除病媒孳生源,儘快清理積水,預防登革熱。
  • 注意防蚊:颱風過後會有大量積水,容易孳生蚊子,無論是戶內或戶外, 都應更加注意各項防蚊措施。
  • 為避免大量垃圾堆積在街道上,應優先棄置容易腐爛的生活垃圾,在垃圾收集高峰過後才棄置非生活垃圾,切勿把垃圾隨意棄置於公共街道上。
  • 應按規定及當局最新的公佈,在指定地點和時段棄置垃圾,切勿撿拾已報廢的受污染食品。

食水安全

  • 食水飲用前必須煮沸,或飲用沒有被浸泡的瓶裝水。
  • 如遇停水情況,按民防單位指示於供水點取用食水,切勿飲用消防喉或水質不明的水源。

食品安全

  • 只進食經徹底煮熟的食品或沒有受污染的乾糧,不應進食高風險食品(如:刺身)。
  • 用於賑災之熟食不宜同時大量製作,由烹煮至食用控制在2小時內。
  • 停電後至電力恢復前,儘量保持冷藏設備門緊閉
    — 在停電後,冷藏櫃的溫度一般可維持於 5℃以下約4小時;而全滿的 -18℃急凍櫃,可維持在 5℃以下約48小時;
    — 貯存在冷藏設備中,停電超過4小時的易腐壞食品(如肉類、海鮮、奶類和奶製品、切開的瓜果及已煮熟的菜餚等)、有腐爛跡象、感官性狀異常或懷疑已變壞的食品,都應棄掉。
  • 注意不屬於防水密封包裝的預包裝產品,如受水浸影響,應直接棄掉,切勿清抹後再食用。

相關影片


相關資源